本文目录一览:
十大最好听的古琴曲
十大最好听的古琴曲:潇湘水云,广陵散,高山流水,渔樵问答,平沙落雁,阳春白雪,胡笳十八拍,阳关三叠,梅花三弄,醉渔唱晚。
1、潇湘水云
此曲流传至后世,有多种谱本,结构也有一些变化。现流行的是十八段曲加一尾声。乐曲开始,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、烟雾缭绕的意境。第一句的旋律音调,自第二段从中音区展开,并贯穿全曲。古琴特有的吟、揉手法,反复围绕着骨干音变化发展,深刻地揭示了作者抑郁、忧虑的内心世界。
2、广陵散
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。又名《广陵止息》,乐曲原是东汉末广为流传的民间音乐,被推测为以战国时期聂政刺韩王为题材的大型器乐叙事曲,它以磅礴的气势,独特的风格,庞大的结构,表现了一种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,受到琴家们的推崇。
3、高山流水
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。根据《神奇秘谱》记载:高山、流水二曲,本只一曲,至唐,分为两曲,不分段数。
4、渔樵问答
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。此曲在历代传谱中,有三十多种版本,有的还附歌词。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中间自得其乐的情趣。
5、平沙落雁
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。明朝此曲称《雁落平沙》。曲调悠扬流畅,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,描写雁群降落前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。
6、阳春白雪
《阳春白雪》是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,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。表现的是冬去春来,大地复苏,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。
7、胡笳十八拍
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。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。所反映的主题是「文姬归汉」。汉末战乱中,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,她身为左贤王妻,然而十分思念故乡。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,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,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,心情非常矛盾。
8、阳关三叠
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。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(699~759)《送元二使安西》诗谱写的一首琴歌。
9、梅花三弄
《梅花三弄》是一首古琴曲,由笛曲改编而来,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,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。
10、醉渔唱晚
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。《醉渔唱晚》是唐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所作的琴曲,全曲描绘了渔翁豪放不羁的醉态,素材精炼,结构紧严,是一首精致的琴曲小品。流行的谱本传自张孔山。
古琴十大名曲
乐曲开始,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、烟雾缭绕的意境。下面就由我给大家带来古琴十大名曲,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下吧!
【潇湘水云】
曲谱最初见于《神奇秘谱》,共分十段:1、洞庭烟雨 2、江汉舒清 3、天光云影 4、水接天隅 5、浪卷云飞 6、风起云涌 7、水天一碧 8、寒江月冷 9、万里澄波 10、影涵万象。
全曲情景交融,寓意深刻,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“吟、猱、绰、注”技法,集中体现了古琴艺术的“清、微、淡、远”的含蓄之美,被历代琴家公认为典范。
【广陵散】
据《战国策》及《史记》中记载: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宿仇,而聂政与严仲子交好,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,体现了一种“士为知已者死”的情操。《神奇秘谱》关于此曲的标题就是源于这个故事。此曲气势磅礴,风格独特,结构庞大,慷慨激昂。
【高山流水】
最早见于明代《神奇秘谱》,此谱之《高山》、《流水》解题有:“《高山》、《流水》二曲,本只一曲。初志在乎高山,言仁者乐山之意。后志在乎流水,言智者乐水之意。至唐分为两曲,不分段数。至来分高山为四段,流水为八段。”两千多年来,《高山》、《流水》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,广泛流传。
【渔樵问答】
《琴学初津》云此曲:“曲意深长,神情洒脱,而山之巍巍,水之洋洋,斧伐之丁丁,橹声之欸乃,隐隐现于指下。”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中间自得其乐的情趣,曲谱最早见于《杏庄太音续谱》。
【平沙落雁】
《古音正宗》中说此曲:“盖取其秋高气爽,风静沙平,云程万里,天际飞鸣。借鸿鸪之远志,写逸士之心胸也。……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。初弹似鸿雁来宾,极云霄之缥缈,序雁行以和鸣,倏隐倏显,若往若来。其欲落也,回环顾盼,空际盘旋;其将落也。息声斜掠,绕洲三匝,其既落也,此呼彼应,三五成群,飞鸣宿食,得所适情:子母随而雌雄让,亦能品焉。”全曲委婉流畅,隽永清新。
(演奏:管平湖)
【阳春白雪】
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。现存琴谱中的《阳春》和《白雪》是两首器乐曲,《阳春》取万物知春,和风涤荡之意,《白雪》取凛然清洁,雪竹琳琅之意。
【胡笳十八拍】
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。所反映的`主题是「文姬归汉」。全曲共十八段,运用宫、徵、羽三种调式,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,分两大层次,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;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。
【阳关三叠】
根据唐代诗人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诗谱写的一首琴歌。曲谱最早见于《渐音释字琴谱》(1491年以前),另外还有1530年刊行的《发明琴谱》等十几种不同的谱本。音调情意真切,激动沉郁,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诚挚情感。
【梅花三弄】
“梅为花之最清,琴为声之最清,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,宜其有凌霜音韵也”“三弄之意,则取泛音三段,同弦异徵云尔。”(明《伯牙心法》)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,重复整段主题三次,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,故称为《三弄》。体现了梅花洁白,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。
【醉渔唱晚】
据明刊本《西麓堂琴统》(1549)所载:“陆鲁望与皮袭美泛舟松江,见渔父醉歌遂写此曲。西塞山前,桃花流水,其兴致恐不相上下也。”《醉渔唱晚》是唐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所作的琴曲,全曲描绘了渔翁豪放不羁的醉态,素材精炼,结构紧严,是一首精致的琴曲小品。目前流行的谱本传自张孔山。
古琴名曲十大名曲
古琴名曲十大名曲如下:
1、潇湘水云。
潇湘水云是一首中国古琴曲,无射均(紧五弦)定弦。作者为南宋古琴演奏家、作曲家、教育家及浙派古琴的创始人郭沔。
2、广陵散。
《广陵散》,又名《广陵止息》。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,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,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。
3、高山流水。
“高山流水”典故最早见于《列子·汤问》。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,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、相知可贵、知音难觅、痛失知音、闲适情趣等典义,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。
4、渔樵问答。
《渔樵问答》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,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。此曲在历代传谱中,有30多种版本,有的还附有歌词。
5、平沙落雁。
《平沙落雁》又名《雁落平沙》,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,有多种流派传谱,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,写逸士之心胸。
6、阳春白雪。
《阳春白雪》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,表现的是冬去春来,大地复苏,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。旋律清新流畅,节奏轻松明快。
7、胡笳十八拍。
胡笳十八拍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,据传为蔡文姬作,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。
8、阳关三叠。
《阳关三叠》,中国古曲,又名《阳关曲》、《渭城曲》。该曲取材自王维的七言绝句《送元二使安西》。
9、梅花三弄。
《梅花三弄》,又名《梅花引》、《梅花曲》、《玉妃引》,根据《太音补遗》和《蕉庵琴谱》所载,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,后来改编为古琴曲。
10、醉渔唱晚。
《醉渔唱晚》,汉族古琴曲。此曲作者有唐代诗人皮日休、陆龟蒙及“后世隐流”之说。
十大古琴名曲
十大古琴名曲如下:
《潇湘水云》
浙派古琴始人郭沔
潇湘水云是一首中国古琴曲,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。无射均(紧五弦)定弦。作者为南宋古琴演奏家、作曲家、教育家及浙派古琴的创始人郭沔。
《广陵散》
十大古琴曲之广陵散
《广陵散》,又名《广陵止息》。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,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,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。
《高山流水》
伯牙子的故事
《高山流水》,中国古琴曲,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。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,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“峨峨兮若泰山”和“洋洋兮若江河”。伯牙惊道:“善哉,子之心而与吾心同。”钟子期死后,伯牙痛失知音,摔琴绝弦,终身不弹,故有高山流水之曲。
《渔樵问答》
出自《杏庄太音续谱》
《渔樵问答》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,为中国十大古曲 之一。此曲在历代传谱中,有30多种版本,有的还附有歌词。现存谱初见于明代萧鸾编纂《杏庄太音续谱》 。由于音乐形象准确、生动,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。
《平沙落雁》
中国古琴曲之平沙落雁
《平沙落雁》又名《雁落平沙》,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,有多种流派传谱,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,写逸士之心胸。最早刊于明代《古音正宗》。自其问世以来,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,有多种流派传谱,仅1962年出版的《古琴曲集》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,关于此曲的作者,有唐代陈子昂之说,宋代毛敏仲、田芝翁之说,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。
《阳春白雪》
冬去春来,万物复苏。
《阳春白雪》是中国琵琶十大名曲之一,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。表现的是冬去春来,大地复苏,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。旋律清新流畅,节奏轻松明快。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的古琴曲。
《胡笳十八拍》
文姬归汉
胡笳十八拍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,据传为蔡文姬作,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之一。《胡笳十八拍》是古乐府琴曲歌辞,一章为一拍,共十八章,故有此名,反映的主题是“文姬归汉”。
《阳关三叠》
《送元二使安西》
《阳关三叠》古琴曲,又名《阳关曲》、《渭城曲》,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《送元二使安西》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。是目前所见的一首中国古琴歌曲。
《梅花三弄》
晋书五十一传
梅花三弄:中国古曲。又名《梅花引》、《玉妃引》。曲谱最早见于明代《神奇秘谱》。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之在笛上“为梅花三弄之调。后人以琴为三弄焉”。此说源于《晋书。列传第五十一》,但未写明是以梅花为题材。
《醉渔唱晚》
渔夫醉歌
《醉渔唱晚》,中国古琴曲。此曲作者有唐代诗人皮日休、陆龟蒙及“后世隐流”之说。《西麓堂琴统》中记述此曲为陆鲁望与皮日休泛舟松江,见渔父醉歌,遂写此曲。现存古谱有多种版本。
中国十大古琴曲
中国十大古琴分别为:
1.周代“号钟”(“号钟”是传说中周代的名琴,居古代四大名琴之首,此琴音之宏亮,犹如钟声激荡,号角长鸣,令人荡胸生云。)
2.春秋“绕梁”(据说“绕梁”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,其制作年代不详。楚庄王自从得到“绕梁”以后,整天弹琴作乐,陶醉在琴乐之中)
3.汉“绿绮”(相传绿绮通体黑色,隐隐泛着幽绿,有如绿色藤蔓缠绕于古木之上,因而名为“绿绮”。)
4.东汉“焦尾”(焦尾琴,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。与其他三张琴相比,“焦尾”琴名直白无华,但其身世非同寻常,皆因此琴系东汉名人蔡邕所创制。)
5.唐代“春雷”(「春雷」为唐代名琴的名称,制琴世家雷威所作。)
6.唐代“九霄环佩”(“九霄环佩”是古琴中的精品,为盛唐开元年间四川制琴世家雷氏第一代雷威制作,是公元756年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继位大典上用的。)
7.唐代“大圣遗音”(“大圣遗音”琴产生在唐代至德元年,也就公元756年.是李亨皇帝即位后所作的第一批宫琴.由于此时的听琴人是由盛唐开元、天宝时代过来的。)
8.唐代“独幽”(灵机式,晚唐。通长120.4公分,琴额宽20公分,琴肩宽21公分,琴尾宽15公分。琴面桐木斵,琴底梓木斵,冠角、岳山、承露由硬木所制。)
9.唐代“太古遗音”(太古遗音琴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件藏品,唐初贞观年间斫制,长3050px,额宽550px,尾宽350px,中央音乐学院藏,师旷式。)
10.明代“奔雷”(奔雷琴明长3190px肩宽475px尾宽390px故宫博物院藏仲尼式。黑漆,小蛇腹断纹。)
扩展资料
古琴,又称瑶琴、玉琴、丝桐和七弦琴,是中国的传统乐器,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。
古籍记载伏羲作琴,又有神农作琴、黄帝造琴、唐尧造琴等传说;舜定琴为五弦,文王增一弦,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 ;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。
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,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。属于八音中的丝。古琴音域宽广,音色深沉,余音悠远。
自古“琴”为其特指,20世纪20年代为与钢琴区分改称古琴。琴有“士无故不撤琴瑟”和“左琴右书”之说。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“琴棋书画”之首,被视为高雅的代表,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,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。大量诗词文赋都中有琴的身影。嵇康《琴赋》云:众器之中,琴德最优。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,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养性,乃至以琴静心悟道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。
现存琴曲3360多首,琴谱130多部,琴歌300首。主要流传范围是中华文化圈国家和地区,如中国、朝鲜、日本和东南亚,而欧洲、美洲也有琴人组织的琴社。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,是华夏文化中的瑰宝,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。
目前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,琴曲达三千首,还有大量关于琴家、琴论、琴制、琴艺的文献,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。隋唐时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,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。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,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。
参考资料:古琴 (弹拨乐器)-百度百科